一、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唐代诗人刘商所作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刘商,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历(七六六至七七九)间进士。官礼部郎中。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刘商的诗歌作品很多,大历中,他罢庐州合肥县令后,“拟蔡淡《胡笳曲》”创作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脍炙当时”。
刘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纱窗对镜未经事, 将谓珠帘能蔽身。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第一拍)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戎羯腥膻岂是人, 豺狼喜怒难姑息。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 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第二拍) 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使余力兮翦余发, 食余肉兮饮余血。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第三拍) 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自从惊怖少精神, 不觉风霜损颜色。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第四拍)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羊脂沐发长不梳, 羔子皮裘领仍左。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第五拍) 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 如今正南看北斗。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 是非取与在指撝,言语传情不如手。(第六拍) 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寸步东西岂自由, 偷生乞死非情愿。龟兹筚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第七拍) 忆昔私家恣娇小,远取珍禽学驯扰。如今沦弃念故乡, 悔不当初放林表。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 旦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第八拍)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学他刺血写得书, 书上千重万重恨。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 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第九拍)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生得胡儿欲弃捐, 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第十拍) 日来月往相推迁,迢迢星岁欲周天。无冬无夏卧霜霰, 水冻草枯为一年。汉家甲子有正朔,绝域三光空自悬。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第十一拍) 破瓶落井空永沉,故乡望断无归心。宁知远使问姓名, 汉语泠泠传好音。梦魂几度到乡国,觉后翻成哀怨深。 如今果是梦中事,喜过悲来情不任。(第十二拍) 童稚牵衣双在侧,将来不可留又忆。还乡惜别两难分, 宁弃胡儿归旧国。山川万里复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第十三拍) 莫以胡儿可羞耻,思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长短, 截之痛惜皆相似。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 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第十四拍) 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不知愁怨意若何, 似有锋铓扰方寸。悲欢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问。 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雠结恩信。(第十五拍) 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重阴白日落何处, 秋雁所向应南方。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 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第十六拍) 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马饥跑雪衔草根, 人渴敲冰饮流水。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 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第十七拍) 归来故乡见亲族,田园半芜春草绿。明烛重然煨烬灰, 寒泉更洗沉泥玉。载持巾栉礼仪好,一弄丝桐生死足。 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第十八拍)
二、子夜是谁的代表作品?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代表作品。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三、背影是谁的代表作品?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生于189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朱自清的代表作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背影》讲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上学,父亲亲自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且为了儿子不辞辛苦的为儿子攀爬铁道去买橘子的故事。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动作,表现出父亲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
四、离骚是谁的代表作品?
《离骚》是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
屈原(约前340一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同姓贵族。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予法律制定。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由于屈原自身性格耿直,遭到他人谗言与排挤,楚怀王渐渐疏远屈原,后被流放,流放期间,屈原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离骚》就是楚怀王二十四、五年时创作的。屈原被流放汉北后,他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诗作。
诗的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中间写了到灵氛占卜、巫厂式降神等情节,未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等情节,真实地反映这个特定创作环境和自身遭遇。
《离骚》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全诗表现上完全采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又加之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把诗人无比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如大河奔流,浩浩荡荡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五、睡莲是谁的代表作品?
《睡莲》是大型组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所创作的,这个系列是莫奈晚期比较成熟的作品,美术史上公认的杰作,从1914年到1917年创作了有60幅左右。克劳德·莫奈生于1840年,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六、女神是谁的代表作品?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品。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等来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七、雷雨是谁的代表作品?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侍萍,单纯着爱与被爱的鲁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八、沉沦是谁的代表作品?
《沉沦》创作于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是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代表。小说描述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受挫与自疚,通过大量而细腻的内心活动描写,为读者展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留日学生的形象。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的内视角,无时无刻不在叙述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加重了心理活动描写的笔墨,以剖析留日青年患上的“时代病”——Hypochondria(青年忧郁病)。郁达夫笔下主人公大篇幅的心理活动离不开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本我、超我、自我”。同时,大量的心理变态描写以及内心独白也颇有意识流小说的味道。
忧郁的主人公博览群书,常常揣着一本Wordsworth(华兹华斯)的诗集,又读过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和梭罗的散文。主人公多次吟诵诗歌,渲染了浪漫主义的气息。作为湖畔诗人代表之一的华兹华斯和崇尚自然的超验主义作家更突出了主人公热爱自然、远离城市的愿望。
在小说开篇,主人公在乡间漫步时,在天边出现一座海市蜃楼。此原型即是中国古代桃花源——“犬吠声”、“鱼鳞似的屋瓦”、“杂树”。这个意象不仅体现着主人公心系自然与乡间,还更深层次地暗示主人公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陶潜的影响,是位渴望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这也为后来主人公息交绝游,与同学甚至亲人断绝关系并前往山中梅园做了铺垫。
文中主人公的一段日记便是小说主题的写照:“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
郁达夫借鉴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毫不避讳地自我暴露,把主人公在面对性的苦闷和民族的苦闷下内心的痛楚和人性弱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日本私小说对留日期间的郁达夫有着深厚的影响。但郁达夫不局限于私小说,他加入了时代内涵和社会意义,将性压抑与民族压迫联系起来了。
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压抑,反映中华民族受到封建体制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
无论是躲在被窝里的自戏、偷窥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浴,还是偷听梅园男女的幽会,都是主人公性压抑的体现。这样的性压抑源自中国传统礼教。每次遭遇性压抑,主人公就会自责;就好比每次祖国遭遇压迫,主人公也反过来质问“你怎么不富强起来?”。主人公辍读国内“不自由”的大学,逃到日本,也是反封建礼教的行动。以上都体现了“五四”时期反封建的社会潮流。
而主人公到酒家消愁,回答侍女自己是“支那人”的民族自卑体现了郁达夫对祖国堕落的悲痛与忧心。隔壁的日本人高唱日本歌,主人公也喝酒壮胆、大唱起爱国之诗。主人公对日本人的嫉恶如仇,体现了反抗帝国主义的自由风气。
九、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胡笳十八拍,这首古老的曲子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由谁创作的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
胡笳十八拍的历史
胡笳十八拍是一种以胡笳曲为基础的音乐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它的起源和创作者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争议。
有一种说法认为胡笳十八拍最早由战国时期的音乐家所创作,但缺乏确定的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胡笳十八拍是在唐朝时期创作的,但同样也缺乏确凿的文献证明。
胡笳十八拍的特点
胡笳十八拍作为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胡笳十八拍通常由十八个不同的小节组成,每个小节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
其次,胡笳十八拍以其悲壮、深沉的情感而闻名。它常常以悲怆的音乐语言表达着人生的苦难和沧桑,引人入胜。
此外,胡笳十八拍在演奏技巧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演奏者需要掌握胡笳的特殊技术,熟练运用指法和吹奏技巧,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音乐的特色。
胡笳十八拍的传承和发展
虽然胡笳十八拍的创作者并没有确定下来,但这首曲子在中国音乐界的传承和发展却一直没有停止。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音乐家和艺术家都尝试过对胡笳十八拍进行新的诠释和演绎。他们通过加入新的乐器、改变编曲方式、融入现代元素等手法,赋予这首古老的曲子全新的生命。
同时,胡笳十八拍也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显著,被广泛应用于戏曲、舞蹈、影视等艺术形式中。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音乐人开始关注和研究胡笳十八拍。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项宝贵的音乐遗产,使其在当代音乐中继续发光发热。
结语
尽管胡笳十八拍的创作者不为人知,但它作为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音乐形式,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它的特点和风格独特,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艺术情怀。它的传承和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欣赏胡笳十八拍,使这首古老的曲子在时光的长河中延续下去。
十、十茄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作品。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